
一 線 傳 真
2012年,22歲的石偉來到金翅嶺金礦,成為一名選礦車間維修工,十年來,他始終堅守基層維修崗位,彰顯了愛崗敬業、忠于職守的樸素情懷,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,用實際行動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。
刻苦鉆研,爭做技術尖兵。踏上工作崗位后,石偉每天穿梭在車間各個角落,不斷摸索每個設備的性能。在他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,細致地羅列著每臺設備的維修方法、點檢方法、安裝工藝等一系列內容。小本子已經泛黃了,但里邊的字跡工整,布滿了他電光石火的靈感和源源不斷的熱愛。在日常維修中,石偉會記錄下工作中遇到的技術難題,并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。近年來,車間每有新的生產設備投入使用,他堅持摸清弄懂設備的每一個運行細節和維護保養流程,保障設備生產運行實現效益最大化。業余時間,他也總是在網上學習設備維修技巧,不斷提升維修技能。“學海無涯,大浪淘沙。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新的業務技能,才能跟上設備更新換代的快節奏。”石偉認為。
愛崗敬業,展現自我價值。在日常工作中,他善于思考,研究小改小革。車間控制室是破碎自動化控制的中樞神經系統,其工作環境的基本要求相對較高。由于控制室門年久且使用頻次較高,密封效果較差,導致電腦及控制系統積聚的粉塵較多、散熱效果差。在他的建議下,在原來門的內側,增加一副鋁合金門,不僅能夠滿足控制系統的工作需要,且原來的外層門還起到保護內層門的作用,延長其使用壽命。
在日常巡檢中,石偉發現破碎工段皮帶運輸崗位在作業中,皮帶兩側加裝的防護欄桿雖然有一定的安全防護作用,但還存在安全隱患。為此,他在原有防護欄桿上再加一層防護,利用螺紋鋼和鐵板制作成扶手和擋板,提高皮帶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。
原礦倉下料口的大小直接影響到下料的連續性,開口大礦石下料順暢,但存在飛濺礦塊傷人或損壞設備的情況,開口小,相對大一點的礦石又不能通過,影響生產。“如何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實現連續下料?”石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。經過幾天的實地查看,他嘗試在下料口的外則,增加一段廢舊的運輸帶,既可有效防止礦石飛濺傷人或砸壞設備,又能夠讓礦石的運動由滾落變成滑落,緩沖礦石的通過速度,實現了安全、便捷、高效。
精益求精,打造工匠精神。球磨機是選礦工藝主要作業設備,需要定期更換襯板,更換一次襯板大約需要3天左右,不僅耗時長,而且工作量繁重。今年7月份,選礦車間按照作業計劃進行球磨機襯板更換。更換前,需要把磨碎的襯板一塊塊兒拆除清理出來,一臺球磨機有120余塊襯板,一塊襯板重400斤左右,球磨機內部作業空間有限,只能靠人力作業。作為班里最年輕的維修工,石偉第一個趕赴作業現場,7月末的天氣悶熱得像一個蒸籠,室外溫度已高達33攝氏度。為了保證工作進度,經驗豐富的石偉早有準備,他喝了兩瓶藿香正氣水,便鉆進了球磨機腔體中,加入到襯板前期更換工作中。切粘連、拆螺絲、運襯板、對縫隙、定位置、調參數等6道工序、11個工藝步驟,所有襯板全部檢修完畢,比計劃提前1天,為提產增量提供了有效保障……
工作中,石偉樂于將自己琢磨出來的經驗、技巧分享給身邊的人,讓一個人的‘知識儲備’成為一群人的‘智能庫’。奮斗者正青春,在石偉眼中,堅守平凡、刻苦鉆研就是對新時代工匠精神的最好詮釋。